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qīn]

[qīn]

部首:部首笔画: 6画总笔画: 13画

繁体部首:部首笔画: 6画 总笔画: 13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綅:13; )

  • 五笔编码:XVPC
  • 仓颉编码:VFSME
  • 四角号码:27947
  • UniCode:U+7D85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qīn
    线:“公徒三万,贝胄朱綅。”


    xiān
    黑经白纬的纺织品:“朝服綅冠。”

    笔画数:13;
    部首:糹;
    笔顺编号:5544445114554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9册,第59部,糸部,160
    [ 故训彙纂 ]:1745|1823.4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8630,第13卷上,糸部第160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925第03

  • 详细解释

    暂无汉字(綅)的详细解释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糹侵(siqin)
    [ 笔顺编号 ]:5544445114554
    [ 笔顺读写 ]:折折捺捺捺捺折横横捺折折捺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qīn]

    [《廣韻》七林切,平侵,清。]

    [《廣韻》子心切,平侵,精。]

    线。

    [②][xiān]

    [《廣韻》息廉切,平鹽,心。]

    黑白相间的丝织物。《礼记·杂记下》“朝服”汉郑玄注:“朝服,綅冠。”陆德明释文:“黑經白緯曰綅。”一说,白经黑纬。见《广韵·平鹽》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未集中】【糸字部】 綅; 康熙笔画:13; 页码:页925第03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廣韻】【正韻】七林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千尋切,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上古音 ]:侵部清母,tsi?m
    [ 广 韵 ]:七林切,下平21侵,qīn,深開三平侵A清
    [ 平水韵 ]:下平十二侵·下平十四盐
    [ 粤 语 ]:cam1cim1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十三】【糸部】 编号:8630
      綅,[子林切 ],絳綫也。从糸,侵省聲。《詩》曰:“貝胄朱綅。”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知航文献引擎   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354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