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详细解释
缫
繅、繰
sāo
【动】
煮茧抽丝〖reelsilkfromcocoons〗
夫人蚕缫,以为衣服。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》
又如:缫车(缫丝用的器具);缫盆(浸茧的盆)
通“藻”。文彩;修饰〖richandbrightcolors〗
五采缫,十有二就。皆五采,玉十有二,玉笄,朱紘。——《周礼·夏官·弁师》
“繰”
另见qiāo
缫丝
sāosī
〖silkreeling;filaturereeling〗把蚕茧煮过后抽出丝来
缫丝厂
sāosīchǎng
〖reelingmill〗从事缫丝业的工厂
缫丝机
sāosījī
〖reelingmachine〗把丝从蚕茧上退绕下来的机器
-
字形结构
[ 首尾分解查字 ]:纟巢(sichao)
[ 汉字部件构造 ]:纟巛果
[ 笔顺编号 ]:55155525111234
[ 笔顺读写 ]:折折横折折折竖折横横横竖撇捺
-
汉语字典解释
[①][sāo]
[《廣韻》蘇遭切,平豪,心。]
亦作“繰2”。“缫1”的繁体字。
抽茧出丝。
[②][zǎo]
[《廣韻》子晧切,上晧,精。]
“缫2”的繁体字。
(1)通“藻”。五彩丝绳。
(2)同“璪”。玉器的彩色垫板。
-
康熙字典解释
【未集中】【糸字部】 繅; 康熙笔画:17; 页码:页944第25(点击查看原图)
〔古文〕
-
音韵参考
[ 广 韵 ]:蘇遭切,下平6豪,sāo,效開一平豪心
[ 平水韵 ]:下平四豪·上声十九皓
[ 粤 语 ]:sou1
-
说文解字详解

【卷十三】【糸部】 编号:8473
繅,[穌遭切 ],繹繭爲絲也。从糸巢聲。
-
字源演变

小篆

楷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