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tóng]

[tóng]

部首:部首笔画: 3画总笔画: 9画

繁体部首:部首笔画: 4画 总笔画: 10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狪:10; )

  • 五笔编码:QTMK
  • 仓颉编码:KHBMR
  • 四角号码:47220
  • UniCode:U+72EA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tóng
    〔狪狪〕古书上说的一种野兽:“(泰山)有兽焉,其状如豚而有珠,名曰狪狪,其鸣自叫。”


    dòng
    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,今作“侗”。

    笔画数:9;
    部首:犭;
    笔顺编号:353251251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故训彙纂 ]:1417|1495.7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711第05

  • 详细解释

    暂无汉字(狪)的详细解释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犭同(quantong)
    [ 笔顺编号 ]:353251251
    [ 笔顺读写 ]:撇折撇竖折横竖折横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tóng]

    [《集韻》徒東切,平東,定。]

    (1)见“狪狪”。

    (2)见“狪犬”。

    [②][dòng]

    我国少数民族名。今作“侗”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巳集下】【犬字部】 狪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711第05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集韻】他東切,音通。【山海經】泰山有獸,其狀如豚而有珠,名曰狪狪。其鳴自訆。【註】郭璞曰:音如吟恫之恫。騈雅曰:狪狪,珠豚也。亶爰子曰:召慵狪,使先驅。【郭璞·狪狪圖贊】蚌則含珠,獸何不可。狪狪如豚,被褐懷禍。患難無由,招之自我。 又【集韻】徒東切,音同。本作
  • 音韵参考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
    【说文解字】中没有查到汉字(狪)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楷体
版权所有©知航文献引擎   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354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