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chǔ]

[chǔ]

部首:部首笔画: 4画总笔画: 17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檚:17; )

  • 五笔编码:SSSH
  • 仓颉编码:DDDO
  • 四角号码:44981
  • UniCode:U+6A9A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chǔ
    古同“楚”。

    笔画数:17;
    部首:木;
    笔顺编号:12341234123452134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557第09
    [ 汉语字典 ]:卷2页1299第13

  • 详细解释

    暂无汉字(檚)的详细解释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木楚(muchu)
    [ 笔顺编号 ]:12341234123452134
    [ 笔顺读写 ]:横竖撇捺横竖撇捺横竖撇捺折竖横撇捺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chǔ]

    [《廣韻》創舉切,上語,初。]

    [《廣韻》瘡據切,去御,初。]

    亦作“椘1”。亦作“檚1”。

    (1)木名。又名牡荆。落叶灌木,或小乔木,枝干坚劲,可做杖。

    (2)泛指丛莽。

    (3)古代的刑杖或督责生徒的小杖。

    (4)拷打。

    (5)痛苦。

    (6)酸痛、疼痛。

    (7)齐整;清晰。

    (8)鲜艳,华丽。

    (9)伧俗,粗俗。

    (10)谓粗糙。参见“楚鞋”、“楚服”。

    (11)丛生。参见“楚木”。

    (12)古国名。芈姓。始祖鬻熊。西周时立国于荆山一带,都丹阳(今湖北秭归东南)。周人称为荆蛮。后建都于郢(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)。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,疆域由湖北、湖南扩展到今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和四川。为五霸七雄之一。战国末,渐弱,屡败于秦,迁都陈(今河南淮阳),又迁寿春(今安徽寿县)。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。参阅《史记·楚世家》。

    (13)古国名。秦楚之际,自秦二世元年(公元前209年)至汉六年(公元前201年),八年之间,先陈胜起兵于蕲,在陈县(今河南淮阳)建立张楚政权,自号楚王;后襄彊、景驹及熊心(即怀王)亦自号楚王;汉元年,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,都下邳(今江苏睢宁西北),汉六年国除。参阅《文献通考·封建六》。

    (14)古国名。五代时十国之一。马殷开创。马殷据今湖南之地,受後梁封为楚王,都长沙,疆域曾达广西东部。后为南唐所灭。历六主、四十五年(公元907--951年)。参阅《新五代史·楚世家》。

    (15)姓。春秋晋有楚隆。见《左传·哀公二十年》。宋有楚建中。见《宋史》本传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辰集中】【木字部】 檚; 康熙笔画:17; 页码:页557第09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篇海】創祖切,音楚。檟檚也。【正字通】俗楚字。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国 语 ]:chǔ
    [ 粤 语 ]:co2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
    【说文解字】中没有查到汉字(檚)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楷体
版权所有©知航文献引擎   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354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