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dòng] [tóng] [tǒng]

[dòng] [tóng] [tǒng]

部首:部首笔画: 2画总笔画: 8画

繁体部首:部首笔画: 2画 总笔画: 8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侗:8; )

  • 五笔编码:WMGK
  • 仓颉编码:OBMR
  • 四角号码:27220
  • UniCode:U+4F97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3955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dòng
    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贵州、湖南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:侗族。侗剧。
    〔侗胴〕形状。
    诚实的样子。


    tóng
    幼稚,无知。


    tǒng
    同“统”③。

    笔画数:8;
    部首:亻;
    笔顺编号:32251251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火 吉凶寓意:吉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7册,第15部,人部,45
    [ 故训彙纂 ]:112|0190.13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4968,第08卷上,人部第45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102第12
    [ 汉语字典 ]:卷1页0148第02
    [   辞 海   ]:卷1页0350第2

  • 详细解释


    Dòng
    【名】
    侗族。中国少数民族名〖Dongnationality〗。如:侗戏(侗族戏曲剧种);侗族大歌(民歌的一种。侗语称“嘎老”或“嗄玛”)


    dòng
    【形】
    诚实忠厚〖honest〗
    另见tóng;tǒng

    侗剧
    dòngjù
    〖theoperaoftheDongNationality〗侗族戏曲剧种,流行于贵州、湖南、广西等侗族聚居的地区


    tóng
    【形】
    幼稚无知〖ignorant〗
    狂而不直,侗而不愿。——《论语·泰伯》
    又如:倥侗(蒙昧无知)
    样子轻佻〖frivolous〗
    毋侗好轶。——《史记》


    tóng
    【名】
    通“僮”。幼童,未成年的男性〖boy〗
    侗,未成器之人。——《集韵》
    在后之侗,敬迓天威。——《书·顾命》
    另见dòng;tǒng


    tǒng
    【形】
    长大;直〖longandbig〗
    侗,大貌。从人,同声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侗,状也。——《方言十二》。按,谓壮也。
    又如:侗长(长大);侗侗(长大的样子)
    通达无障碍〖through〗
    能侗然乎?——《庄子》。郭象注:“无节碍也。”
    另见dòng;tóng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亻同(rentong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亻同
    [ 笔顺编号 ]:32251251
    [ 笔顺读写 ]:撇竖竖折横竖折横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tóng]

    [《廣韻》徒紅切,平東,定。]

    (1)童子。亦指幼稚无知的人。

    (2)幼稚无知。

    [②][tǒng]

    [《廣韻》他孔切,上董,透。]

    [《廣韻》他紅切,平東,透。]

    长大;直。引申为通达无挂碍。

    [③][dòng]

    [《集韻》徒弄切,去送,定。]

    义未详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子集中】【人字部】 侗; 康熙笔画:8; 页码:页102第12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唐韻】【正韻】他紅切【集韻】他東切,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徒紅切,上平1東,tóng,通開一平東定
    [ 平水韵 ]:上平一东·上声一董
    [ 国 语 ]:tōng,tóng,tǒng,dòng
    [ 粤 语 ]:dung6tung4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八】【人部】 编号:4968
      侗,[他紅切 ],大皃。从人同聲。《詩》曰:“神罔時侗。”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知航文献引擎   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354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