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ér] [nào]

[ér] [nào]

部首:部首笔画: 4画总笔画: 18画

繁体部首:部首笔画: 6画 总笔画: 20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臑:20; )

  • 五笔编码:EFDJ
  • 仓颉编码:BMBB
  • 四角号码:71227
  • UniCode:U+81D1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8195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nào
    牲畜前肢的下半截。
    中医指人自肩至肘前侧靠近腋部的隆起的肌肉。

    笔画数:18;
    部首:月;
    笔顺编号:351114524444132522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4册,第34部,肉部,35
    [ 故训彙纂 ]:1875|1953.2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2616,第04卷下,肉部第35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997第10

  • 详细解释


    ér
    【动】
    通“胹”。煮,煮烂〖boil;cook〗
    肥牛之腱,臑若芳些。——《楚辞·招魂》
    又如:臑鳖(煮烂的鳖肉)
    另见nào


    nào
    【名】
    人的上肢。亦指臂之羊矢穴〖upperlimbs〗?臑,臂羊矢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按,臂上也。羊豕曰臑,在人曰肱。
    肩臂臑。——《仪礼·少牢馈食礼》。注:“肱骨。”
    折肩肋肺臑。——《仪礼·乡射礼记》
    牲畜前肢的上部〖forelimb〗
    取前足臑骨穿佩之。——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
    【动】
    通“臑”。煮〖boil;cook〗
    鼎臑盈望,致和芳只。——屈原《大招》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月需(yuexu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月雨而
    [ 笔顺编号 ]:351114524444132522
    [ 笔顺读写 ]:撇折横横横捺折竖捺捺捺捺横撇竖折竖竖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nào]

    [《集韻》乃到切,去号,泥。]

    (1)动物的前肢。

    (2)人的上肢。亦谓臂之羊矢穴。

    [②][rú]

    [《廣韻》人朱切,平虞,日。]

    (1)嫩软貌。

    (2)通“蠕”。微动貌。

    [③][ér]

    [《集韻》人之切,平之,日。]

    通“胹1”。

    煮熟。

    [④][nèn]

    [《集韻》奴困切,去恨,泥。]

    肉酱。

    [⑤][nuǎn]

    [《集韻》乃管切,上緩,泥。]

    热,暖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未集下】【肉字部】 臑; 康熙笔画:20; 页码:页997第10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唐韻】那到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乃到切【正韻】奴報切,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人朱切,上平10虞,rú,遇合三平虞日
    [ 平水韵 ]:上平七虞·下平四豪
    [ 粤 语 ]:ji4jyu4naau6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四】【肉部】 编号:2616
      臑,[那到切 ],臂羊矢也。从肉需聲。讀若襦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知航文献引擎   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354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