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qíng]

[qíng]

部首:部首笔画: 12画总笔画: 20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黥:20; )

  • 五笔编码:LFOI
  • 仓颉编码:WFYRF
  • 四角号码:60396
  • UniCode:U+9EE5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6433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qíng
    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,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:黥首。
    在人体上刺文字或图案并涂上颜色。

    笔画数:20;
    部首:黑;
    笔顺编号:25431211444441251234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金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姓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8册,第61部,黑部,35
    [ 故训彙纂 ]:2631|2709.3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6540,第10卷上,黑部第35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1520第26

  • 详细解释



    qíng
    【动】
    (会意。从黑,京声。刻其面以墨窒之。字亦作“剠”。本义:古代一种肉刑,墨刑的异称)
    刺字〖tattoo;punishmentofbrandingacriminal〗
    黥,墨刑在面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放黥者马竿人面也。——《书·刑德》
    又如:黥首刖足(刻额染墨,截断双脚);黥布(英布,汉高祖的大将、功臣。因犯罪被黥面);黥首(汉代刑法之一。其法在罪人额上刻字染墨);黥面(在脸上刺字涂墨);黥徒(受黥刑的犯人。引申泛指囚徒,罪犯)
    镌刻〖carve〗
    声明走百灵,结构黥幽谷。——清·魏源《白岳东崖》


    qíng
    【名】
    受过黥刑的人〖tattooedperson〗
    自唐失其政,天下乘时,黥髡盗贼。——《新五代史》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黑京(heijing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黑亠口小
    [ 笔顺编号 ]:25431211444441251234
    [ 笔顺读写 ]:竖折捺撇横竖横横捺捺捺捺捺横竖折横竖撇捺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qíng]

    [《廣韻》渠京切,平庚,羣。]

    亦作“剠1”。

    (1)黥刑;墨刑。

    (2)借指犯人。

    (3)文身。在人身上刺字或各种图纹。

    (4)古代在奴婢、士兵身上刻字作记号,以防逃亡。

    (5)镌刻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亥集下】【黑字部】 黥; 康熙笔画:20; 页码:页1520第26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〔古文〕䵞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渠京切,下平12庚,qíng,梗開三平庚群
    [ 平水韵 ]:下平八庚
    [ 粤 语 ]:king4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十】【黑部】 编号:6540
      黥,[渠京切 ],墨刑在面也。从黑京聲。

     黥或从刀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知航文献引擎   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35424号